
“这边秧地播的是水稻制种的秧苗,我们合作社一起去雇旋耕机来打水田,连片作业,能够便宜10块钱一亩。田打完,制种的父本就以插秧了。”6月26日,22岁的返乡青年林新宇在农田里忙活着,“上半年我种20亩烟叶,10万块钱基本上是装兜里了。烟叶收割和水稻制种的季节刚好接上,今年我有信心制种再赚个8万块。”
初升的太阳,染红了远处一大片彩霞。邵武市肖家坊镇肖家坊村制种秧地上,谷种露出了嫩绿的新芽。多年来,肖家坊镇在水稻制种方面的丰富经验。今年通过政府搭台,与农业、烟草部门协作,充分利用烟后田进行水稻制种,实现一年内的水旱轮作,建设双优基地示范片。这种先种植烟草,采收完毕后再进行水稻种植,水稻收获后进行土地休养或者种植绿肥的模式,被称为“烟稻轮作”产业融合促增收。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,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,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推进乡村振兴。
据肖家坊镇镇长黄思权介绍,2022年以来,肖家坊镇在烟叶种植区域内统一规划,开展以“烟叶+优质稻种植”“烟叶+水稻制种”为主导的烟稻双优基地建设,全镇常年优质农田零抛荒,烟后稻产量预计可增收5%以上。
在产业整合的基础上,肖家坊镇利用烟稻烤房进行光伏发电。2022年,肖家坊镇在坊前村建成了占地15.6亩的烟稻产业综合体,安装了4156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,每年可发电70万度。这样,将水稻制种、烟叶种植和光伏发电有机融合在一起,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样板。
“6月下旬,烟叶全部采完,同时开始水稻制种,水田旋耕。7月插秧,10月收割,农民在家全年都有事情干。”坊前村的老支书黄声梁说,“烤房顶全年都在光伏发电,人、地、设施都能综合产生效益。我们村有90户农户,一年下来,三项产业能给每户人家带来15万元的收入。”
肖家坊村在制种田里插秧。石德兴 供图
稳定的产业和良好的种植效益,在留住老农户的同时,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务农。除了看得到的效益,还有不少隐性的效益,水旱轮作既能减少田间病害,还能使农田常年耕作还能保持地力。起高垄、施用有机肥、钾肥等措施能有效提升下半年水稻制种生产时土壤的通透性。当地的老农老李用他多年的经验告诉返乡务农的年轻人,“种完烟的田再去水稻制种,秧苗长势更好,每亩田不仅能少施50斤化肥,稻种还能多收个三四十斤。这一来一回,一亩能多赚400来块钱。”(刘建飞 陈春花 石德兴)